图片
图片
大巧若拙赋
唐 白居易
朗诵:
背景音乐:《渔樵问答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图片
以“随物成器,巧在其中”为韵。
巧之小者有为,可得而窥;巧之大者无迹,不可得而知。盖取之于巽,受之以随。动而有度,举必合规。故曰大巧若拙,其义在斯。尔乃抡材于山木,审器于轨物。将务乎心匠之忖度,不在乎手泽之翦拂。故为栋者资其自天之端,为轮者取其因地之屈。其公也于物无情,其正也依法有程。既游艺而功立,亦居肆而事成。大墟乎目击,材无所弃;取舍资乎指顾,物莫能争。然后任道宏用,随形制器。
图片
信无为而为,因所利而利。不凝滞于物,必简易于事。岂朝疲而暮倦,庶日省而月试。知大巧之有成,见庶物之无弃。然则比其义,取其类。亦犹善从政者,物得其宜;能官人者,才适其位。嘉其尺度有则,绳墨无挠。工非剞劂,自得不矜之能;器靡雕锼,谁识无心之巧。众谓之拙,以其因物不改;我为之巧,以其成功不宰。不改故物全,不宰故功倍。遇以神也,郢人之术攸同;合乎道焉,老氏之言斯在。
图片
噫!舟车器异,杞梓材殊。罔枉枘以凿,罔破圆为觚。必将考广狭以分寸,审刓方以规模。则物不能以长短隐,材不能以曲直诬。是谓心之术也,岂虑手之伤乎?且夫大盈若冲,大明若蒙。是以大巧,弃其末工。则知巧在乎不违天真,非劳形于木人之内;巧在乎无枉物情,非役神于棘刺之中。若然者,岂徒与班倕之辈骋技而校功哉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注 释
①巽(xùn):八卦之一。代表风。意为“顺从、进入”,也可作为姓氏。在《易经》中,巽卦代表风,有“顺风而行,顺势而为”的含义。同时,巽也常用于表示方位,代表东南方。此外,在古代文学中,巽还常与八卦、方位、季节等概念相联系,被用作文学意象和象征。
②大巧若拙:指真正聪明的人,不显露自己,从表面看,好像笨拙。出自《老子》:'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。'
③抡材:亦作'抡材',意思是选拔人才 。
④轨物:轨范,准则。指规范事物。语出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'君将纳民轨物者也。'
⑤心匠:指独特的构思设计。亦谓精心设计。
⑥忖度:推测,揣度。思量。量度。
⑦手泽:先辈存迹。
⑧翦拂:谓为马修剪毛鬣,洗拭尘垢。用以比喻对人才的赞扬,提携。
⑨游艺:玩游戏或从事娱乐活动。
⑩居肆:倨傲放肆。居,通'倨'。 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今蛮貊无功,县官居肆,广屋大第,坐禀衣食。
⑪指顾:意思是手指目视;指点顾盼。一指一瞥之间。形容时间的短暂、迅速。犹指挥。
⑫任道:指可肩负重任的仁人志士。
⑬凝滞:拘泥,粘滞,停止流动,犹困阻。指疑难,聚结。出自《楚辞·渔父》:'渔父曰:'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''
⑭日省:每天考察或省视。每天自我反省。
⑮月试:每月考核;古代国学,府、州、县学每月举行的考试。
⑯庶物:众物,万物。
⑰绳墨: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,比喻规矩或规则。
⑱无挠:不弯曲。比喻不屈服。
⑲剞(jī)劂(jué):雕刻时用的弯曲的刀。雕版;刻书。
⑳雕锼(sōu):雕刻,刻镂。刻意修饰文辞。犹琢磨。
㉑郢人:指楚国人。指善歌者;歌手。郢,古地名。春秋时,楚文王建都于郢,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。楚国都城屡有迁徙,凡迁至之地均称郢。
㉒老氏:指老子;指老莱子,相传为春秋末年楚隐士。
㉓杞梓:杞和梓。两木皆良材。比喻优秀人材。
㉔刓(wán)方:雕琢方正为滚圆。比喻磨砺个性,改变不良行为。
㉕大盈若冲:人境界越高,就越谦虚。源自于老子《道德经》四十五章:'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'
㉖班倕:古代巧匠 公输班 和 倕 的并称,亦泛指巧匠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'应规矩之淑质兮,过 班 倕 而裁之。'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赏 析
《大巧若拙赋》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。
图片
此赋写于唐长庆三年(823年)。
图片
“大巧若拙”出自《道德经》,老子曰:“大辨若讷,大巧若拙。”老子之辨养于讷,天下之辨莫能胜;老子之巧养于拙,天下之巧莫能争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作 者
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自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。祖籍太原,后迁下邽(今陕西临渭区)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
图片
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代宗、德宗、宪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、武宗七朝。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)进士,曾任过盩厔(今陕西周至县)尉、左拾遗、左赞善大夫、江州司马、杭州刺史,苏州刺史、太子少傅、翰林学士等职。
白居易前期有热情、有锐气,是个同情人民,敢于反映民间疾苦、敢于揭露官场黑暗面的正直官吏和诗人。他倡导了'新乐府运动',主张'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'。后期锐气消失,棱角磨平,潜心佛事,以知足常乐,'独善其身'自居。
图片
白居易的思想,综合儒、佛、道三家,以儒家思想为主导。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。他把诗比作果树,提出“根情、苗言、华声、实义”的观点,他认为“情”是诗歌的根本条件,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。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。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以通俗浅显著称,语言优美、通俗、音调和谐,形象鲜明、政治讽喻。
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,他自己分之为讽喻诗、闲适诗、感伤诗、杂律诗四类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,《白氏经史事类六帖》(又名《白氏六帖》),《元白因继集》、《刘白唱和集》、《洛下游赏宴集》(又名《洛中集》)等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官方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