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高性能材料竞技场上,东辰瑞森将尼龙这一寻常材料,锻造成了不可替代的战略武器。以“百变尼龙”为矛,以自主专利为盾,在跨国巨头的铜墙铁壁上撕开一道国产替代的裂口。
基因觉醒 破壁者的天命与偏执
2001年,东辰瑞森成立之初,最具代表性的转型升级项目就是东辰瑞森的尼龙新材料产品。
“国产替代进口,这中间的博弈非常艰难。如今,尼龙新材料生产的刹车管已经通过了极限测试,实现了进口产品的有效替代,成为国内外主流汽车的供货商。东辰瑞森尼龙1012、尼龙1212产品在汽车领域的应用,也倒逼特种尼龙产品的价格从国外垄断时每吨18万元降到了如今的每吨7万左右。”东辰瑞森总经理高永芝如是说。
2024年3月18日,国内首条长碳链尼龙连续聚合生产线试车开工,进一步增强了产品质量稳定性,千吨级能耗降低10%,人工成本节约25%,东辰瑞森的长碳链尼龙总产能达到了3万吨/年,成为国内最大长碳链尼龙生产研发基地。
展开剩余76%东辰瑞森的颠覆性,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尼龙的“可能性边界”,让其跃升为高端装备的“核心器官”——耐高温、抗腐蚀、高强度、轻量化……每一种特性都精准狙击着一个被垄断的应用场景。
历经多年的研发创新及产能的不断提升,目前东辰瑞森公司共研发出长碳链尼龙、高温尼龙、透明尼龙、长碳链尼龙弹性体4大类100余种产品。
其中,长碳链尼龙、尼龙弹性体、透明尼龙等产品影响力位于国内首位,其自主研发的长碳链尼龙1212和尼龙1012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,彻底解决了国内汽车领域关键材料“卡脖子”问题,成为国内目前唯一可完全替代进口尼龙11、尼龙12的材料。
降维打击 百变尼龙的“技术哲学”
2023年,东辰瑞森走进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行列。
他们坚持公司的科研和市场是捆绑在一起的,在跑客户的过程中,精准对接客户的需求,不断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,以更好地在科研中创新,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2024年,东辰瑞森成立35人的研发团队,经过不断尝试和测试,玻纤增强透明尼龙产品成功研发。
“到目前为止,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都没有类似的产品。这种产品性能更好,价格更低,有利于客户降低成本。而对于我们而言,研发出的这种新产品,虽然售价低了,利润反而增加了。”高永芝用简单的话语,解释着他们是如何在创新中生产差异化的产品,实现降维打击。
创新一直是东辰瑞森不断发展的秘籍
自成立以来,东辰瑞森分别与清华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中科院、北京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并建成了3个省级研发平台及多个市级研发平台。现有授权专利76项,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0余项。这并非简单的材料改良,而是一场彻底的“技术升维”。
它意味着将材料学从“满足需求”推向“创造需求”:当一款尼龙能替代金属、超越陶瓷、兼容复合功能,它便不再是被选择的零部件,而是成为定义产品高度和性能的“规则制定者”。
逆势增长 时代裂缝中的亮光
这两年,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“风”吹得异常猛烈,而东辰瑞森借上了这股东风。
新能源汽车冷却管技术一直被美国一家企业垄断。早就敏锐洞察到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东辰瑞森,提前布局这个领域,在2023年突破了“卡脖子”,研发出了国产替代进口的产品。经过1000多个小时的实验室测试和长达10个月的装机测试,其性能完全达到标准。
如今,此类产品年产达到4000多吨,系列产品广泛应用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上。
同样提前布局,在逆风中实现增长的还有无人机机翼系列产品。
“如今应用于低空经济和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有增强尼龙(A4G6302)、增塑尼龙(A4S1701)、尼龙弹性体(TPA4363)等十余项,实现产量增长45.37%,新能源市场占比提升21%。”
正是因为东辰瑞森这种不断进取的创新基因,让其成为很多厂家的“御用”供应商。
一路走来,他们的收获显而易见:“长碳链尼龙”获得FDA产品认证,具备出口产品食品级应用资质,实现了产品替代进口;公司与美国、德国、意大利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……
东辰瑞森
将创新DNA刻进骨子里
方能于逆风中生出最强翅膀
发布于:山东省官方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