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这几年跑得飞快,城市化进程也是一路狂飙,这当然是好事。但随之而来的,消防安全这块儿的压力可真不小。每年火灾事故那么多,对消防装备的需求,尤其是那些高端专业的车辆,简直是海量的。
可奇怪的是,很多人心里都有个疙瘩:咱们连航空母舰都能自己造了,为啥每年还得花将近7个亿人民币去进口消防车呢?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矛盾,其实背后藏着的,可不是简单的“造不出来”那么回事儿。
航母和消防车,玩法不一样
航空母舰,那是国之重器,战略级别的,造它呀,牵扯到太多顶尖技术。国家把这当成头等大事,举全国之力来干,钱砸下去那也是大手笔。
你看,从2012年辽宁舰服役,到2019年山东舰下水,再到2022年福建舰亮相,航母这条路,咱们走得那叫一个坚定,全是国家意志在推动。
反观消防车,虽然跟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,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它的市场规模相对来说就小多了。这个行当,市场化程度非常高。
消防车的研发投入,主要得靠企业自己扛。周期长,回本慢,这让很多企业在投入时,心里就得掂量掂量。两者驱动力完全不同,一个为国之重器,一个为民生保障。
高精尖技术,拦路虎?
要说高端消防车,特别是那些能伸到几十米高空的作业平台车,制造难度可真不小。这恰恰就是咱们国家消防车产业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。
几个关键技术门槛,比如高强度材料、精密液压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,国外企业早早就在这些领域深耕细作,手握大把专利,供应链也成熟得很。
他们凭着长期的技术积累,牢牢占据了高端进口市场。就拿高空臂架来说吧,得用碳纤维或者特殊合金,才能保证耐压又耐腐蚀。
咱们国内的材料工业虽然也很强,但在消防车这种特殊应用上,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。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儿。
液压系统更是个老大难。那种大流量、高压力、响应速度飞快的泵,德国博世之类的企业玩得那叫一个溜。咱们国内企业在仿制的时候,精度上还是有差距。
此外,电子控制系统也是咱们的短板。国外产品在智能灭火、远程操作的集成度上,明显高出一截。还有臂架折叠设计,这其中也藏着不少国外的专利壁垒。
咱们国内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相对有限,技术突破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了点儿。每年花7个亿进口的消防车,主要就是这些高空作业平台之类的技术密集型产品。
这些进口车主要来自德国、芬兰、美国,像曼恩、罗森鲍尔这些国际大品牌,在高端进口市场上那可是呼风唤雨。
市场说了算,买啥才放心?
消防车市场整体规模不大,跟汽车行业一比,那真是小巫见大巫。投资回报率也低,这让企业更愿意去搞挖掘机、起重机这些卖得更好的工程机械。
高端消防车的研发成本高得吓人,一辆车动辄几百万,没有足够的销量支撑,根本就回不了本。这笔账,企业算得很清楚。
消防车还得通过国家最严格的检测,模拟各种灭火场景。国外产品的性能数据,那叫一个稳定可靠。咱们国内一些新产品,指标偶尔会有点波动。
用户为了稳妥起见,对可靠性心里没底,宁可多掏钱,也要买进口货,图个踏实。国际品牌凭借着良好的服务和快速的售后,更是赢得了用户的心。
这些因素加起来,就进一步巩固了进口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。毕竟,消防安全无小事,谁也不敢拿生命开玩笑。
国产车,加油干!
尽管挑战重重,但咱们国产消防车这些年的进步,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上世纪80年代起步,现在年产量都超过1万辆了。
而且,咱们的消防车已经能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市场了,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成就。徐工、三一、中联重科这些工程机械巨头,也纷纷杀入消防车制造领域。
徐工的登高平台车,最高能达到68米,最近更是推出了101米的登高车,直接刷新了世界纪录!虽然在噪音和稳定性上,用户的反馈还在改进中,但这个突破,很提气。
三一重工的消防车业务从2010年起步,现在营收已经过亿,产品线也越来越丰富。中联重科通过跟意大利的合作,2023年也拿出了88米的登高车,技术提升的速度那叫一个快。
政府这些年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消防装备国产化。大概在2018年,就出台了消防装备发展规划,鼓励自主创新,不仅给研发财政补贴,还优先采购国产产品。
在政策的推动下,国产消防车在市场中的占比,已经从70%提升到了85%以上。这说明咱们自己的产品,越来越受认可了。
2020年后,国内企业更是铆足了劲儿追赶。5G技术都用上了,今年的北京消防展上,还展示了搭载AI辅助瞄准功能的国产车型。
预计在不久的将来,国产高端消防车的订单会增长30%,潜力巨大。未来,加大研发投入、政府基金支持、企业和高校联手搞实验室,都是必经之路。
推动标准统一、建立全国消防采购平台,继续开展国际合作并扩大出口,这些都是咱们实现全面自主的关键路径。
笔者以为
所以啊,理性看待每年进口消防车这事儿。它真不是说咱们工业技术不行了,而是特定发展阶段的客观体现。咱们能造消防车,而且正在造得越来越好。
进口高端产品,是为了补齐咱们眼前的短板。就像早年的手机市场,进口品牌一统天下,现在国产品牌不是也走向全球了吗?航母的成功,那是巨大的激励,而不是压力。
它证明了咱们中国人,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杠杠的。所以,对国产消防车产业,咱们得多点耐心,多点支持。
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攻关,加强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的国产化,比如政策要求关键部件国产率达到80%的目标,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向。
从长远看,自主化率一定会持续提升。咱们中国的消防车产业,终将实现高端自主,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提供更坚实的保障。
官方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