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斯克怼特朗普,掀桌子搞“美国党”,这事比火星移民还难——可他偏要赌一把。
6月30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推新税收与支出法案,马斯克当场表态:法案要是过了,立马成立“美国党”,不跟你玩了。
法案真过了,马斯克说到做到,7月4日在X上发起网络投票,超124万人参与,支持率65.4%,5日直接官宣:美国党上线,主打“80%的中间选民”。
特朗普听说后冷嘲热讽一句“高兴就好”,还补刀一句“这很荒谬”,美国舆论瞬间炸了锅。
此时马斯克没停,直接和安德鲁·杨的“前进党”、自由意志党等第三势力密集接触,手下顾问团队开始全国招募国会候选人。
美国两党格局几十年没动过,第三党像“复仇者联盟”一样,每次出场都想颠覆旧秩序——这回马斯克能挑起风浪?
最新“Quantus Insights”民调,1000人样本里40%对美国党say yes,57%居然是共和党男性,这不就是特朗普铁粉的主力吗?
民调热闹,现实扎心,《纽约时报》泼冷水:美国建新党,比登火星还难。
美国选举规则不是摆设,第三党想进总统大选,得逐州搞“选票准入”,50州+1特区,哪一步不死磕?
比如得州——共和党大本营——想独立参选,得收集11.3万个有效签名,还必须是没参加过初选的注册选民,提前3个月交表,环节多到劝退。
而且“赢者通吃”,没搞定加州、得州、佛州这几个大票仓,直接失去翻盘可能,基本等于陪跑。
那马斯克到底图啥?又不是缺钱缺流量,为什么亲自下场组党?
大卫·帕克曼的分析戳中要害:就算只拉走5%的共和党人,特朗普阵营就可能出现裂口,影响选情。
马斯克自己也不遮掩,7月4日公开说:第一步,瞄准2025年中期选举,先抢2-3个参议院席位,8-10个众议院席位,先局部试刀。
精准打击摇摆州,北卡、佐治亚、密歇根——这些地方,过去都是两党肉搏的主战场,马斯克要在这里插一杠子。
美国国会两党席位死磕,第三党只要拿下几个“关键少数”,像“大而美”这种悬案,投票就会出现翻天变化。
历史剧本不是第一次演,1992年,亿万富翁佩罗成立“改革党”,喊着减赤字、反建制,拿下快20%的普选票,直接把克林顿送进白宫。
但佩罗最后一张选举人票没拿到,成了搅局者,帮了民主党一把,这种“边缘力量”撬动大局的戏码,历史上屡试不爽。
2000年,绿党纳德拿2.74%,硬生生分走民主党选票,把小布什送进白宫,小角色大影响,关键时刻“精准拆台”。
马斯克和前辈最大不同是,他有钱,真多,身家4000亿美元,2024年美大选总开销也才159亿美元,钱不是问题。
关键还在“流量”,全美最能带流量的X(原推特)在他手里,AI生成政策、在线初选、实时民调,传统政客还在线下大会,马斯克直接“开源上线”,算法碾压。
按《时代》杂志说法,马斯克这一套,无论成败,都是美国政治史的“系统重启尝试”,这玩意谁见过?
但难题一个都没少,美国选举制度层层设卡,光“选票准入”就能卡死一半热情,马斯克能不能真闯过去?
现实是,第三党赢全美大选难如登天,但只要干成“关键少数”,议会投票就能变天,马斯克押的就是这个机会。
美国党一旦拿下摇摆州的几个席位,两党格局就得重新洗牌,每个法案都得看他的脸色,这种权力或许比总统还直接。
这局其实就是马斯克的“系统黑客术”,用流量、资本、话题裂解美国两党垄断,逼他们在政策上让利。
美国两党几十年各自盘根错节,背后是大财团、大行业、老派政治家,马斯克拆台,表面是“中间选民”,实际是拉拢两边的失意者和变革派。
他敢砸钱、敢用新媒体,能不能真带动一波“选票造反”,还得看美国社会的耐心和变革欲望有多大。
但现实是,美国党要想破局,得靠一波“精准打击”——选区选得准,候选人推得好,就能制造议会的“卡脖子”席位。
产业链层面,马斯克的动作也在给自己加码,新能源、AI、太空科技,正好借美国党这块牌子,跟政府讨价还价——这不只是选票游戏,更是产业话语权的博弈。
美国各大企业、科技巨头都在看,如果马斯克杀出一条血路,未来政策风向、政府补贴、科技监管都要变天。
但也别太乐观,美国党要冲破选票壁垒,光靠马斯克一人远远不够,底层组织、社会动员、选区资源,哪一项不是硬仗?
再看外部环境,中美关系、全球供应链博弈,马斯克的多线操作,有没有可能变成美国产业政策的“暗线”?
美国党这一波,最有可能的剧本是什么?2025年中期选举先抢几个关键席位,议会成“关键少数”,逼两党在重大法案上让步。
但一旦马斯克失速,没能突破传统格局,美国党沦为“富豪自嗨”,两党依然主导大局,老问题照旧。
官方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