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我弟考上山东大学了!"这条微头条刚发出去,评论区立刻炸开了锅。创作者小张捧着手机直乐,原本只想分享家族喜事,没想到竟成了网络众生相的显微镜。他瞧着那些评论,活像看了一出人间喜剧。
风凉话选手最先登场,IP地址标着山东,嘴里却冒着酸菜味儿。"姨家弟弟算哪门子亲弟弟?"小张一瞅就乐了,手指在屏幕上敲得噼里啪啦:"将来我弟要是当上CEO,我这当哥的蹭口热汤总行吧?您这假山东人连汤渣都捞不着!"他想起老家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围坐的炕头,在山东地界,表亲堂亲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。
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顶着"烟雨江南"的文艺昵称,说的话却像菜市场撒泼。"邻居家三舅姥爷的连襟考上蓝翔通知你了吗?"小张噗嗤笑出声,这届网友的想象力能养活十个编剧。他转头给媳妇学舌:"人家说挖掘机开好了也能当首富,赶明儿咱村二狗子开拖拉机致富,是不是也得给全县发喜帖?"
最绝的是那位语文课代表,揪着"表弟""姨弟"的称谓较真。小张想起家族群里的热闹——大姨二姨家的孩子们从小穿同款衣服,吃同一锅饭,哪分什么表亲堂亲。他三叔说得在理:"咱家孩子都是亲疙瘩,谁家娃娃出息了,全族老小脸上都有光。"这话搁在讲究宗族传承的齐鲁大地,比教科书还权威。
突然蹦出个"复仇论"的评论,把"心中有火"曲解成要上山大纵火。小张差点把枸杞茶喷在屏幕上,这届网友的脑回路比黄河故道还九曲十八弯。他想起毕业季校门口拉着的红色横幅,那些写着"青春如火"的标语,在这位仁兄眼里怕不是要变成暴动宣言。
也有明白人提醒现在大学生不值钱,这话倒让小张认真起来。他翻着山东大学百年校史的资料,这所老牌名校出过闻一多,培养过季羡林。眼下就业市场是不比从前,可要没这些新鲜血液,那些喊着"人才断层"的企业老板们,怕是要急得薅光地中海发型。就像他姥爷常说的:"庄稼要一茬接一茬地种,日子才能一节节往上蹿。"
评论区里还有更绝的。有人问是不是要跟着去山大蹭饭,小张乐得直拍大腿。这让他想起去年表妹结婚,全家二十多口人浩浩荡荡去喝喜酒,不知道的还以为旅游团包场。山东人的亲情观就像煎饼卷大葱,实在,管饱,透着热乎劲儿。
夜深人静时,小张盯着那些或尖刻或滑稽的评论,忽然品出点滋味来。网络就像个沸腾的火锅,有人往里涮脑花,有人下香菜,各有各的吃法。他想起自己刚玩头条那会儿,看见差评就急赤白脸,现在倒学会了就着唾沫星子下饭。这年头,没点唾沫星子拌饭的功夫,还真不敢在江湖上混。
那些评论里藏着大学问。风凉话里能咂摸出人情冷暖,抬杠言论里能看到认知参差,就连最离谱的发言,扒开来看都是鲜活的社会切片。小张琢磨着,下次家族聚会得把这事当笑话说给弟弟听——还没进大学校门,就先给上了堂生动的社会学实践课。
手机屏保上是全家福,二十多口人挤在农家院里笑得见牙不见眼。小张忽然觉得,那些说"显摆""蹭热度"的网友挺可怜,他们大概没体验过一大家子为一个孩子金榜题名集体喝高的热闹。这种幸福,就像山东大馒头,得实实在在蒸过一笼才知道有多暄乎。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官方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