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四川退休的老哥老姐都在问:养老金调整方案咋还不公布?社区群里每天都有大爷大妈翻着手机念叨,“去年这时候都发通知了,今年咋这么慢?”“我孙子等着给我买新电扇呢,钱没到账心里不踏实。”
要说这事儿吧,还真不是四川人社故意拖着。前几天我去社保局转了转,工作人员桌上堆着一摞文件,有近三年的调整数据对比表,有各市州物价涨幅统计,还有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诉求汇总。一位负责政策制定的同志跟我聊:“每年调整方案看着就几页纸,背后得算上百笔账。”
就拿最基础的定额调整来说,四川前几年都是每人每月涨40块左右,但今年得考虑全省平均工资涨了多少——2024年四川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刚出炉,比去年涨了5.8%,可私营单位涨幅才3.2%,得平衡这两头的差距。再说说挂钩调整,有的退休人员工龄30年,有的40年,养老金高的四五千,低的只有两千多,怎么挂钩才能既体现“多缴多得”,又不让低收入的老人觉得吃亏?前几天还有位退休教师跟我说:“我在山区教了35年书,能不能多涨点?”这就涉及到倾斜调整,得统计全省有多少高龄老人、多少在艰苦边远地区退休的,每个群体的数量不同,补贴标准也得精准测算。
更关键的是,今年国家明确要求养老金调整要“总体涨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”。四川作为西部省份,财政支出压力不小,得在中央给的补助资金里算好账——既要保证调整后能按时足额发放,又不能影响其他社保待遇。上个月省财政厅刚发了通知,今年全省社保基金预算支出比去年增加了8%,其中养老金支出占了六成多。这些数字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,是财政、人社、统计部门反复核对了几十遍的结果。
我邻居张叔是1965年退休的,在纺织厂干了38年,现在每月领3200块养老金。他昨天跟我说:“我不是嫌涨得少,就怕方案一直不公布,心里空落落的。”其实我特理解这种心情——养老金就像咱们的“第二工资”,每月15号到账的那声短信提示音,比啥都踏实。但反过来想,要是方案没研究透就仓促公布,万一执行中发现漏洞,反而耽误大家领钱,那才叫闹心。
记得2022年四川调整方案公布前,有退休人员在政务平台留言问“工龄算不算视同缴费”,结果人社部门专门开了场座谈会,把全省12个市州的视同缴费认定案例整理了一遍,最后在方案里明确了“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一律算”。这种“磨叽”劲儿,看着慢,实则是对老百姓负责。
现在网上有传言说“四川今年要降定额调整标准”,我专门查了省人社厅官网——最近半个月的公开信箱里,关于养老金的问题回复了47条,没有一条提到“降”,反而多次强调“继续向高龄、艰苦边远地区倾斜”。所以啊,与其瞎猜,不如耐心等等。毕竟,方案早一天晚一天公布是小事,方案科学合理、能切实让该涨的人多涨、少涨的人心里服气,才是大事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官方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